从今年初的“国十一条”、到4月份的“新国十条”、再到国庆前夕出台的“国五条”,调控成为今年楼市的关键词。2010年的楼市,说它是疯狂楼市,一点都不为过,房价,成为全民关注度最高的民生问题,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国务院…

从今年初的“国十一条”、到4月份的“新国十条”、再到国庆前夕出台的“国五条”,调控成为今年楼市的关键词。2010年的楼市,说它是疯狂楼市,一点都不为过,房价,成为全民关注度最高的民生问题,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等相继出台多项政策调控来遏制高房价。值此年末之际,爱房网再度回顾2010年热点房地产调控政策,深度解析楼市调控给苏州带来的影响。、(转自搜狐网)

image001

“国十一条”调控

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对二套房不再区分改善型和非改善型,一概执行40%首付;明确要求央行及银监会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加强监控跨境投融资活动,防境外“热钱”冲击中国市场。

点评:“国11条”不仅从数量上比以往要多,涉及各个环节,而且每一条都有很具体的内容,尤其对于市场的治理和地方政府的落实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决策层面的决心很大。该政策的出台为2010年年度各项政策的出台埋下伏笔,可谓是2010年各项政策的前身,之后的政策大多是贯彻这一政策核心“二次调控”,“二套房”首付提高到40%进一步抑制“投资性”需求的诞生,该政策是2010年房地产“调控年”的开篇之作。

image002

央企重组

两会刚刚闭幕,15日北京土地市场就涌现出3个新的“地王”,而且全部是“央企制造”。针对近日备受关注的央企“拿地热”,国务院国资委3月18日就央企介入房地产业做出回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点评:此消息一出,“央企开发商”成为百度热门关键词,对于房地产市场“大腕”型开发企业进行整顿的同时,很多小型开发企业也不得不另行“重组”。这一调整对于整个房地产开发机构振动较大,促进整个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在一定资质下平稳发展。78家央企此番退出,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恐怕心理影响要大于实际影响。而且从以往的拿地情况看,16家主业为房地产的央企才是高价地块的有力竞争者,未来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最大受益者。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后,还可以重组的形式,与其他央企成立合资公司,继续从事房地产业务。

image003

二套房认定标准

4 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9月份,住建部、中国银监会组成联合检查组,对主要一线城市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摸底。

点评:二套房贷政策在抑制楼市投资投机情况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误伤了很多“改善性需求”。刚需和首次改善需求是信贷政策打击面最广的群体,是楼市调控中被误伤的合理需求。以往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成效不大,期待以一刀切的信贷政策加强调控目标,对合理购房需求的消费者的公平性无法保证。

image004

保障房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0年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6月18日,多部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的通知》。

住房保障政策三大调整项目

■购房补贴标准从每平方米2000元调整为2800元

■中等偏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从人均月收入1220元调整到1500元

■35周岁以上单身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点评:苏州4月1日起调整住房保障政策调整比例达40%,苏州早在2009年3月,市政府就出台购房补贴政策,规定住房保障对象购买新建普通商品房的,按住房保障人均建筑面积18平方米计算,政府每平方米补贴2000元购房款。无房的三口之家,购房时政府可补贴10.80万元。

image005

新国十条

4 月17日,被称为“国十条”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出台。通知从金融杠杆、土地供应、购买准入等各方面对楼市的投资、投机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压,是楼上有史以来涉及面最广、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房价过高地区可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新闻回顾

点评:史上最强调控使楼市迅速冷却,成交量大幅下降,但房价仍呈上升态势。7月开始楼市温度明显回升,成交量放大,八、九月楼市成交量再创新高,史上最强调控遭到多方质疑,房价越调越高成为最大争议话题。

image006

发展“公租房”

6月12日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12日发布,旨在解决中国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分析指,这份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缺位,是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的有力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1日亦强调,要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适应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点评:公租房给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户带来希望,也是稳定整个房地产市场供给的重要武器,但公租房的界定及实施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哪种保障房,都会受制于土地财政,一块地如果不盖保障房,就可以做其他收益更高的项目。显然,要想发展公租房,必须把发展公租房与官员政绩挂钩,让地方政府舍得土地和资金投入。

image007

“闲置土地”调控

9月27日:国土部、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贯彻落实“国10号文”确定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的管理调控,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继续向好发展。中国国土资源部称,将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将被禁止拿地。《通知》要求,土地出让必须以宗地为单位提供规划条件、建设条件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执行商品住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规定,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不得“毛地”出让。

点评:2010年对于土地市场国土部与住建部动作也较频繁,如提高土地保证金以及此次的对闲置一年以上土地进行审查的调控,意在稳定整个土地市场平稳发展,从开发商拿地开始,进一步考验开发企业资质,“屏蔽”小型开发企业,也进一步稳定市场,避免“闲置土地”扰乱市场平衡。

image008

“新五条”政策出台

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 “新五条”出台;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点评:“新五条”可谓是2010年底第二大调控政策,在国家有关部委推行多项铁腕政策后,包括加大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力度、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等上都有介入,以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image009

2010年10月20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点评:虽然加的幅度不大,对于贷款人来说增加负担不多,但表明国家开始动用利率杠杆来调控楼市的决心。加息客观上加大了投资成本,如果继续加息,投资成本将更高,一些投资投机购房将受到遏制。

image010

11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公积金新政强调,第二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1.1倍,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严禁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进行投机性购房,并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点评:由于商业贷款三套房已经明令禁止,很多有改善性购房需求的市民把最后希望寄托到了公积金贷款,该项政策的出台,再次抑制了“投资”及“投机”型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在条理中平稳健康发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2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